大发dafa888_dafabet888娱乐场-投注|官网

图片
2021年第三期“时代新人?衡水好人”事迹展示
发布时间:2021-08-02 15:55:17


敬业奉献


刘宁


刘宁,1991年12月生,安平县中医医院外科护士,2020年7月获得安新县人民政府颁发“最美逆行者”荣誉证书,2021年2月获得石家庄藁城区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发放的“援藁”荣誉证书。刘宁始终把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多次临危受命加入到支援疫区前线的队伍大潮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战斗。一级应急响应,就是战斗“集结号”。2020年2月20日傍晚,安平县中医院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为第九批河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组派两名护理人员。刘宁第一时间请战,成为安平县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发后就请战的人员,她剪掉心爱的长发,反复练习防护工作,为支援前线做好准备。由于武汉疫情防控的形势需要,工作进行了临时调整,这次组派的医疗队暂时待命。切断疫情传播途径,织密疫情防控网。2020年3月,国外疫情形势持续蔓延,为最大限度保障在外滞留的归国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衡水市组织成立了“首都机场境外来衡水人员转运队,”当刘宁得知这消息,她没有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转运工作路程远、时间长,为了节约时间,转运过程中刘宁穿上了纸尿裤,因为穿着防护服,不能进食进水,身体和精神都经受着严格的考验。当时她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把各位人员安全送到,再大的困难都要克服!第一次顺利完成任务后已经经历了17个小时,衣服已经湿透,脸上因长时间戴着N95口罩留下了血痕。巾帼不让须眉,再次请战战一线。2020年6月21日,医院再次接到上级紧急通知,安新县出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新冠肺炎相关病例,需抽派人员进行支援,刘宁再次请战支援安新县。因安新县在北京新发地等疫情发生地从业人员较多,隔离救治任务繁重,刘宁所在的安新县中医院隔离点,主要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后需要隔离的病人。刘宁负责病人采血、接收和记录生命体征、病房消杀记录以及和患者沟通等工作。刘宁把衡水人民不怕吃苦、勤劳务实的优良作风带到“一线”,为每位患者家属罗列出一份详细的清单,保证患者用度不会短缺,并对家属送来的物品严格管理、打包消毒及做好接收前后到再送出等环节的消毒防控工作。新冠疫情不退,防控战斗不休。2021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再次席卷燕赵大地,石家庄进入战时状态。1月5日,根据上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医院迅速组建核酸检测采集队,刘宁主动报名,协助省会开展核酸检测采集工作。面对严寒,刘宁和她的同事们依旧干劲儿满满,斗志昂扬,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数量。刘宁作为队里唯一一朵“红花”,她展现出男子汉一样的担当和气概。“白衣天使”是一个美丽的名字,但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刘宁护士作为一名90后新青年,在疫情面前毫不含糊,用大无畏履行护理职责,用行动践行护理使命,竭尽全力完成疫情防控工作,彰显了不输男儿的巾帼本色,谱写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敬业奉献


乔柳


乔柳,1986年10月8日出生,安平县人民医院产科副护士长,2008年8月在北京市健宫医院血液透析科从事护理工作,2011年5月至11月在北京市友谊医院血液透析进修。在工作中曾连续三年荣获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回到了自己家乡安平县人民医院产科工作,在工作中继续保持在北京工作的良好工作作风,视病人如亲人,她是产妇的“知心大姐”,对每一位住院产妇细叮咛、勤嘱咐,鼓励她们有良好的状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她性格开朗,性子沉稳、严谨细致。她在生活中尊老爱幼,夫妻互敬互爱,家中生活总是安排的并井有条。刚结婚时,丈夫在部队服役。她怀孕后丈夫不能守在身边,但她依然坚定地默默履行着军嫂的职责,支援着祖国的大后方。2009年,她本着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的信念无偿献血,成为了一名献血志愿者。2020年1月,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深深牵动全院医务人员的心,也牵动动着她的心,她想起了一直引以傲的丈夫,曾经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出征汶川地震灾救援,给她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也更坚定了她奔赴抗疫一线的信心。2月9日,听到护士长去参加医院驰援武汉动员会了,还没等护士长回到科室,她就已经追不及待地报名,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就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精神勃发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征程。当时她的女儿才两周,儿子也只有五岁,虽有万分不舍,但家人坚定地给予了支持,让她一往无前坚定信念,她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大爱坚定地奔赴了武汉救援。在抗疫前线,始终以最饱满的激情和状态奋战在一线。她的爱人也都秉持着“国有战、召必回”的信念,随时都准备着履职尽责、奔赴一线。            在支援武汉的短短两个月,让她成了小城里的英雄。她说:“让人走进你,如浴春风,这才是一个有仁心的医者!”
敬业奉献


宋庆龙


宋庆龙,1973年9月出生,北漳淮乡赵家庄村人,中共党员,现任北漳淮乡赵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宋庆龙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对赵家庄村南北两条主街道的辅路进行了硬化、绿化,村内立面进行了涂白处理;拆除村内残垣断壁4700余平米,面积位列全漳淮乡第一,并且清理出来的空地都进行了绿化,种上了经济林木;在村东新建了1000多平米的三皇炮锤广场;拆除了村边废弃多年的老面粉厂,腾清用地面积1600余平米。他办实事、办大事让赵家庄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从原来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全乡排名前列的文明村、亮点村,得到了全村群众的广泛好评与爱戴。今年3月18日20时44分许,与赵家庄村仅有一条高速公路之隔的新河县仁里乡发生火灾,火势冲天。当时风力较大,正在村口开展防疫巡查的村支部书记宋庆龙看到火势随时有可能蔓延到村里,他立即报了警。可赵家庄距离城区较远,消防车赶来需要一定时间,“必须尽快把村民们动员起来开展自救,全力保障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发紧急,宋庆龙打电话通知村干部马上关闭村内燃气阀门防止发生灾害。宋庆龙开出了自家的旋耕机以最快速度向火场方向驶去。现场滚滚浓烟,宋庆龙开着旋耕机切碎地里的柴禾、杂草,与村民们一起,在村北很快“造”出了一条宽6米、长500余米的防火隔离带。然而,由于当晚风力太大,火势速突破隔离带,火情异常严峻。面对熊熊火势,宋庆龙带领300多名村民,大家手持铁锨等工具,守在千米火线上,扑打填垫、桶盆泼水。冀州区和北漳淮乡的相关工作人员,也陆续赶到现场加入到救火的队伍中。很快,五辆消防车赶到火灾现场,在消防指战员和村民们的齐心协力下,经过奋力扑救,终于19日凌晨2时明火被扑灭。“乡亲们辛苦了,都回去休息吧,我和村两委班子再检查一下各个灭火点,请大家放心!”扑灭大火后,细心的宋庆龙又带领村干部挨个对着火点反复巡查,防止死灰复燃。当他回到家时,已是凌晨4时,经过一夜奋战虽有些疲惫,但却很欣慰。经过全力扑救,处置及时,终于保护了村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乡亲们的一致赞扬。
敬业奉献


韩英霞


韩英霞,中共党员,现任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护士长。2008年本科毕业至今,已在护理岗位坚守13年,四千七百个日日夜夜,已由原来的稚嫩变得坚强果敢,在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先后取得石家庄市、河北省PICC专科护士证书,参加市里举办的各种专业技术活动,担任肿瘤专科、静疗专科及健康科普等委员。新年伊始,石家庄突发疫情,形势严峻,藁城处在疫情的漩涡,每日确诊病例呈几何式增长。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护士长,韩英霞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随后作为桃城区总带队带领二、四、五院15名队员于1月12日凌晨冒着凛冽的寒风奔赴藁城。凌晨三点集合,八点到达九门乡随即投入战斗,任务完成已是下午三点,还没来得及脱下防护服,又接到抽调任务去支援,作为队长她义不容辞,马不停蹄奔赴下一战场,一个人又完成将近900人的采集任务,胳膊已经酸的抬不起来,腿站得麻木,肚子饿得没有知觉,嗓子喊到嘶哑,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到驻地吃上一口饭,驻地是临时征用的学生宿舍,条件非常简陋,没有暖气,没有热水,很多设施不完善,她及她的队员们没有一个抱怨,默默的收拾好行李准备下一场的战斗。此次任务,他们踏遍了藁城的各个乡镇和村庄。零下二十几度,双手冻得僵硬,手消后更是钻心的疼,身上穿了六七层仍冻得打哆嗦,一日两餐凉饭是常态。入户采集的交通工具就是双脚和三轮车,层层的楼梯,厚厚的防护服,每上一个台阶都要付出巨大努力。从接到命令开始,她从未停歇,忍着身体的种种不适,当天的任务都是保质保量的完成,她和她的队员以耐心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规范的操作,精准迅速完成取样,展现着二院人特有的质量和温度,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信念。由于在农村的户外作业,条件恶劣,为了保暖队员们只能穿上厚重的棉衣、棉鞋,可又为脱防护服埋下隐患,村子里没有三区两通道的划分,随便划分一片区域就是她们穿脱的地方,旁边经常是散在的医疗垃圾。为避免队员暴露,做为监督员的韩英霞,每次采集前后都会检查大家防护是否到位,在现有条件下整理医疗垃圾并消毒。她们专业的操作,精湛的技术,暖心的服务受到当地群众交口称赞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大医精诚,敬畏生命,救助病人是她们的职责,她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用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即使前途险阻也风雨无惧,英雄的中华儿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发扬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努力奋斗,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做好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敬业奉献


苑洁然


苑洁然,1976年1月出生,是衡水市武强县周窝小学的一名教师,现负责小学五年级的数学、科学教学工作。1997年大学毕业后,她便选择投身教育事业。从教二十多年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她一直追求的目标。无论是教学、教研,还是纪律、成绩方面,她都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和称赞,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先后八次被评为县教学成绩优秀教师,获得河北省第五届微课大赛县优秀奖,衡水市第二届博览锦绣活动“星教师”称号。重课改,勇于探索实践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她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根据儿童年龄特征的不同,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求让教学方法新颖有效。同时,她也不忘虚心向年轻教师学习,再通过自己潜心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找到一套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在适应课改理念的前提下,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困生的转化上,她在班级中组建了学习帮扶小组,针对不同的学困生选用不同的指导小老师,并自己加班为每一位学困生制定不同的补习方案。她还利用中午等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学习帮扶,种种措施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重德育,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一直是她的座右铭,她从师生平等关系入手,寻找学生心灵世界的窗口,在知人的基础上教书育人。正因为她始终保持着和学生和谐亲密的相处姿态,学生们都不怕她,有什么心理话都愿意跟她说。“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她一直用宽容之心去理解每一个学生,接受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她所教的班级里有个学生擅长学语文和英语,但数学成绩不太好,对数学课也不感兴趣,情绪很容易激动。面对这样的特殊学生,她没有批评指责,而是耐心地了解情况,与这个学生谈心。她发现这个现象其实是这个孩子上进心太强,控制不住情绪才造成的。发现问题所在后,帮学生调整心态,解决学习上的难题,鼓励他给他加油,培养他的自信心。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个孩子在学习和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也变得更懂事了。看到学生可喜的变化,她由衷地感到开心和骄傲!重师德,严格要求自己学生的成长具有向师性,身教胜于言教。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她跟爱人一直是两地生活,自己带孩子,但是无论家里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她都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影响孩子们学习。女儿小时,她上晚自习就把孩子一个人锁在家里,等下了晚自习回到家里,孩子早已睡着。早晨,她给孩子做好饭就去上早自习,孩子醒了自己吃饭去上学。女儿知道妈妈上班忙,会特别懂事地体谅她,学习生活从来不让她操心。2019年,在她女儿高考前一个月,她的大姐突然检查出肺癌晚期的病症,家里还有俩个年迈的老人需要照料。可想而知她压力有多大。但是不管家里怎么样,她依然每天微笑着走进课堂,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在她坚忍不拔的信念支撑下,她教的数学、科学两门学科也在教学质量检测中取得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从教二十多年,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激情豪迈的誓言,只是在教育这片热土上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奋斗,始终不忘第一次登上讲台时那颗教书育人的初心。二十多年的时间似乎只在弹指一挥间,但她却用真心深深地融入了教师这个角色,用无数知识内容的传递和无数爱与责任的践行来回馈台下那无数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她始终愿意默默耕耘,为国家和社会托起明天的太阳。
助人为乐


孙亚萍


孙亚萍,1975年4月出生,安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科员。在计量检定员、政务中心业务窗口、疫情防控等不同岗位工作过,在工作中她辛劳付出、无怨无悔。20多年来,无论身在哪个岗位,她都是满怀热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17年根据县委、县政府扶贫工作需要,按照单位统一安排,她来到大子文镇义里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一职,白天需要进村入户走访,晚上学习各种扶贫政策文件,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三年多来,始终按照扶贫工作要求,坚守工作岗位,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访贫问苦,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扶真困,帮助贫困户脱贫,为贫困群众做实事好事。2018、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安平县“优秀扶贫干部”,在2020年8月参加了安平县委宣传部主办的“全面小康 奋斗有我”365百姓故事汇,进行扶贫故事宣讲,获得优秀奖,2020年度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最美市场监管人”称号。一、因户施策,政策解困促脱贫孙亚萍入驻义里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积极寻找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她发现残疾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智力残疾,致使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来源,造成贫困。张亮是义里村有名的“傻亮亮”,父母已去世,家住三间45㎡房屋,生活环境极差。通过精准识别,张亮被纳入重点扶贫对象,通过危房改造改善居住环境、低保兜底保障、产业扶贫增加收入等措施,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条件。二、找准症结,金融贷款助脱贫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因学致贫屡见不鲜,也是脱贫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义里村的张小如,一家三口人,女儿在读大专,儿子上初中,自己在城里打零工,收入仅能维持生活,不能保障子女正常上学的费用。当了解到张小如遇到的困难后,找她谈心,为她出主意、对她就像亲人一样进行帮扶,使其渡过难关。她动员和鼓励张小如多次参加县人社局举办的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岗位招聘会等活动,帮助其实现就业。帮助张小如落实金融扶贫政策,实现创业。为其办理政府贴息的小额扶贫贷款3万元,在县城长安街上租赁门市经营承德老酒,实现了自主创业,增收脱贫。三、克服困难,用心用情为脱贫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孙亚萍牢记使命扎实扶贫,始终把初心落在行动上,将使命担在肩膀上。积极主动承担起义里村的帮扶责任,用一颗赤子之心,全心全意帮扶困难群众。随着扶贫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做为扶贫工作中为数不多的女队长之一,克服了家庭困难、生活困难、女同志驻村不方便等困难,始终坚守岗位。期间,孙亚萍的婆婆手术后留下了后遗症,经常住院治疗,最多的一年里住了5次院,日常生活就需要有人照顾,在医院、家庭、单位、扶贫四点一线来回奔波,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的事耽误过扶贫工作。在老人需要照料的时候,在孩子需要关爱的时候,她缺席了。但是,走访贫困户时、宣讲解读扶贫政策时、帮贫困户谋划脱贫方案时、贫困户有困难时、开展暖心行动时,她都坚守在扶贫工作的第一线,默默奉献。由于孙亚萍的付出和坚守,贫困户已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圆满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
助人为乐


于邦怀


传承好家风,常存仁孝心。故城县武官寨镇叩庄村的九旬聋哑孤寡老人于树江,虽说膝下无儿无女,晚年生活却顺遂幸福。特别是他偏瘫近14年来,侄子于邦怀、侄孙子于兴跃,更是悉心照料。于邦怀父子俩让“孝亲”成为了家风,乡亲们口口称颂,成就了一方佳话。于邦怀一家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和妻子儿女四十年如一日,贴心照顾着自己无儿无女的叔叔,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他的孝道,印证着的孝心。他的孝顺,体现在平常的生活中,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从平凡的地方,我们能看到一家生活的其乐融融;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真善美的人性光辉。日日躬行,代代相传,把孝道传承为老人尽孝、为家庭尽责,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于邦怀与老伴于恩云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却不那么简单。天气渐热,汗水时出,紧挨着于树江老人坐着,空气中弥漫着的是淡淡花香,丝毫没有“老人味”。这两位七旬老人说,每天都会给于树江擦洗身体,褥子、被子都得勤洗、勤换,这看似不经意的“经验”,却有着润物无声的感动。平日里的于树江衣着整洁、神态安详、精神愉悦。出生于1931年的他,小时候因为一场病,成为了聋哑人,聋哑还导致智力有问题。于邦怀自己成家比较早,媳妇也比较孝顺,他的奶奶便提出让他们夫妻照顾聋哑叔叔。百善孝为先,于邦怀深知这个做人道理,更加上看到叔叔一个人生活不容易,夫妻俩就承担了照顾叔叔的重任。根据政策规定,于树江本可以申请进入养老院享受集中供养政策,但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于邦怀放弃了申请。照顾人并不轻松,于邦怀依然尽心尽力伺候老人。春夏秋冬,从不间断,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一做这么长时间,他无怨无悔,像亲生儿子一样照顾他。于树江房间非常整洁,不管多忙,于邦怀都及时给老人洗衣服、晒被子、打扫房间,担心老人夏天热,还特意给老人装了空调,老人牙口不好,每次做饭,于邦怀都会将将饭菜煮烂些。起初,于树江能自己照顾自己。然而,2008年得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坐轮椅,照顾老人变得比之前要困难了,老人的很多想法需要猜。四十年间,于树江有时会对家人发脾气,但于邦怀从不和老人生气,总是以热情和耐心对待老人。以孝立身、以孝治企,把正能量传递“敬老孝亲,无需耳提面命,理应根植于骨血践行于每日。”在于邦怀的言传身教下,家里的小辈耳濡目染,心里也埋下了爱的种子,他们也很孝敬老人,优良的家风被延续下去。于邦怀年龄大了,日常照顾叔叔起居有些吃力,从小耳濡目染的于邦怀儿女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起初,侄孙于兴跃想把三爷接到衡水居住,因为自己在衡水上班,这样照顾起来更方便,但考虑到老人岁数大了,换个环境,会不适应,他就经常在衡水和故城之间来回跑。每到周末或节日,他都会回家陪伴照顾爷爷,减轻父亲的负担。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更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40余年来,于邦怀一家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位聋哑叔叔,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用自己的赤诚孝心和真情,给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一家人在村里有口皆碑,温暖、感动着身边的许多人,也诠释了普通农村家庭崇尚“尊老、爱老、孝老”的传统。于邦怀一家的事迹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百姓的共鸣和响应,起到带动示范的作用。 
助人为乐


张拴栋


张拴栋,1968年6月出生,河北省深州市东安庄乡白家庄村人,中共党员,深州市春晖义工协会救援队队长。他热心公益,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参加公益十五年来,他和志愿者们围绕敬老、扶弱、助残、环保、助学、救灾、募捐等开展各类大发dafa888:活动,长期为社会各类弱势群体提供爱心服务,累计服务时间达3000余小时,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达500余次。2019年被评为衡水市优秀志愿者。2020年被深州市消防安全委员会评为消防工作先进个人。一、捐资助学、热心公益,是贫困学子的“张爸爸”“谢谢,谢谢好人,要不是有你们,我们家小云天就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了”,深州市辰时镇辛村11岁男孩张云天的姥姥握着张拴栋的手激动地说。原来在2011年5月,张云天不幸被鞭炮炸伤眼睛,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左眼要实施摘除手术,右眼有幸保住,但是视力在不断下降。其母亲张二丽离异,独自抚养小云天,因家境窘迫,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张拴栋立刻组织深州吧友用半天时间筹集1万多元,在民政局、村委会的见证下,将善款全部转交到张云天姥姥手中,用于张云天的医疗费,并联系中医院为张云天的后期治疗提供免费救助。张拴栋家里并不富裕,但每当得知别人有困难时,他总是倾力相助。像这样雪中送炭的事情数不胜数,他长期为贫困山区的学生捐款捐物,帮助孩子们读完高中、考上大学;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为特困学生捐款等等。平凡而朴实的他用自己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感动着周围的人,那些被他帮助过的孩子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张爸爸”。二、紧急救援、迅速出动,是市民心中的“第一救”2016年,他筹建了深州春晖救援队,负责失联儿童、老人、语言障碍、智障人员的失联搜救,负责深州各种大型活动的安全保障等工作,并当选深州春晖救援队队长。同时,向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求助,募得冲锋舟、救援设备,组织队员多次参加心肺复苏术培训、水上救援培训,在深州及附近县市参与多次救援活动。2018年9月张拴栋接到辛集市村民求助:下午一点有一辛集少年在石津灌区北口桥下不慎落水,请求救助。他带领春晖救援队第一时间赶到,立刻展开搜救。张拴栋带领春晖救援队不顾劳累,将妇女救上岸并报警,并派车将妇女送深州市医院救治,安排女队员医院陪护,直至落水妇女清醒家属赶到医院。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连夜搜救吉美超市附近离家出走女孩;冒雨救援清辉头70岁落水老人张群英;成功劝导厌世跳楼女子脱离危险;帮助大冯营乡董西河头村流浪老人找到家人;寻找安华二期心衰三级失联的妇女,并送医院救治;冒雪将精神恍惚妇女送回家,在搜救失联老人途中发现火情,立即组织救援队员将火情扑灭等等,张拴栋带领的深州春晖救援队几年来协助寻找失联人100多次,溺水人员20多次,救助流浪人员10多名,获得锦旗70多面,获得2019年度衡水市大发dafa888:优秀团体称号,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三、敬老爱老、传扬美德,是孤寡老人的“好儿子”在参加公益活动时,张拴栋总是承担主要和大部分工作,脏活累活抢着干,尽心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尤其是在帮助孤寡老人,更是不遗余力。为大堤镇东里窝村脉管炎患者孤寡老人康振林捐款近两千元;多次参加关爱环卫工活动,联系沿街门店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息服务点12个;每个月都去养老院为老人们包饺子、剪指甲、理发、洗澡,为本村老人送去月饼等等。他用暖心的服务让老人们感受生活的温情,用真诚的关爱融化老人们内心的孤独,他始终以浓浓的关切让老人安享晚年,用感人至深的敬老爱老故事感动并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四、抗击疫情、全力以赴,是为民服务的“孺子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张拴栋挺身而出,始终奔忙在战疫一线。他在微信群里,宣传抗疫信息,培训防护措施,多方联系组织防护、消毒用品,给每位志愿者一份基本防护保障。同时,他还在在白家庄村党支部提交请战书,缴纳特殊党费,主动义务到高速深州西口、新白庄村东口协助执勤,并为执勤民警送去防护口罩和4套防护服。张拴栋组织一百多名多名志愿者成立了春晖抗疫先锋队。助力深州市疫情防控工作,共筑居民群众生活安全防护网。他们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一面面锦旗送到他们手中。张拴栋用一颗赤诚之心实现人生的价值,用踏实进取之心完成公益之举,用热情有爱之心帮助周围同事,用爱国敬业之心诠释疫情下的坚守,用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见义勇为


刘建辉  刘建军  王艳军


2021年春节刚过,深州镇中郎里村的三位好心人,向不慎摔落河渠的两名儿童伸出援助之手,勇敢救人。这三位好心人分别是刘建辉、刘建军与王艳军。2021年2月20日,大年初九,时值立春,乍暖还寒。春节刚过,孩子们还未开学,深州市中郎里村的四名小男孩在村头河渠边玩耍,一不小心,两名儿童失足落入渠中,挣扎着被卷走,岸上的另外两名小孩瞬间慌了神。其中一名小孩惊慌失措地往村内跑,边跑边呼救“有人掉水了!快救人!”另一个小孩在岸边追着渠里的两个小孩往前跑着,防止他们失踪。刘建辉、王艳军二人此时正在刘建军家坐客,坐在窗边的刘建辉不经意抬头,隔着窗户看见街道上一名小孩满身是土,慌慌张张地跑着,嘴里抽泣着喊着:“快去救救他们,要不然就被渠水淹死了!”三人一听,急忙往渠边跑去。当时,离渠边不远处,一名儿童面部朝下,浮在水上;100米远处还有一名儿童面部朝上,若隐若现地在水中无力地扑腾着。顾不得问清发生了什么事,刘建辉等三人便不顾渠水冰冷刺骨,纵身跃入水中。他们的家人已经拨打了120,带着绳子也跟着跑了出来,赶往现场。刘建辉将靠近岸边的小孩托起,借力渠边的水草将小孩艰难地拽上岸后,凭借掌握的急救常识,赶紧为其做心肺复苏。与此同时,刘建军与王艳军不顾一切地向稍远的小孩奋力游去,大概三四分钟后,小孩被救上岸,吐出几大口水后,逐渐恢复了意识。很快救护车也赶到了,立即将两个孩子送至医院,其中一个检查后确定无恙。遗憾的是,另一个经抢救无效,被宣告死亡。“谢谢!谢谢……”,两个孩子的爸爸满含泪水,不停地道谢。面对孩子爸爸,刘建辉、刘建军与王艳军三人为没能被救活的孩子而难过,他们说“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面对生死,是谁都会这样做,更何况,这是咱们村咱们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去救,我们会后悔一辈子。”“舍己救人”是一种高风亮节。是一朵永不调谢的花,永远开在善良而淳朴的人心中,在现实生活中,“舍己救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面对生死,这决不是一时的冲动,更不是一时的意气用事,它需要的是一种崇高的气节,一种有仁有义的博大胸襟与气魄。刘建辉、刘建军与王艳军三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舍己救人的传统美德,展现了中郎里村村民淳朴的优秀品质,这种舍己救人、敢为敢做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是我们永远传递的正能量!
孝老爱亲


屈增凯


屈增凯,1963年11月出生,衡水市桃城区赵家圈镇东郎子桥村人,家里兄妹三人,他是家中的长子。他是父母抱养的孩子,如今的父母是他的舅舅和舅妈,舅父母将抱回家后对他关爱有加视如己出,不是亲生胜似亲生,虽然后来相继又有妹妹和弟弟出生,但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他的舅父是个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为人厚道和善,舅母有多重残疾只能做家务,弟弟妹妹尚小,养家的重担重重压在舅父一人的肩头,舅父的辛苦和劳累落在他的眼里,从小就懂事的他为减轻父亲的负担,不顾全家人的劝阻放弃学业,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不辞辛苦挣钱养家,使全家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他的辛苦付出感动了家人,同时也得到了乡亲们的赞誉。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舅父由于常年辛勤劳作积劳成疾,2000年患脑梗瘫痪在床,弟弟和妹妹考虑到哥哥为这个家奉献了那么多,而且嫂子又是个智障残疾人,主动要求把父亲接走伺候,可他说什么也不同意,用他的话说:“我是家中的长子,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舅父必须由我来护理。”就这样他坚持照顾了卧病在床的舅父八年,直至2008年舅父去世。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舅父去世的第二年舅妈又患脑血栓瘫痪在床,他的弟妹们想到哥哥护理了父亲八年,怎么也不忍心叫哥哥再受累,要求把母亲接去照顾,他想到是舅父母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成人,赡养老人是做儿女的应尽的义务,还是坚持把舅母留在身边照顾,弟妹拗不过他,只能让他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他的带动下弟妹争回家照顾重病的母亲,在母亲床前尽孝,虽然家有病人但全家人从来没有因为照顾老人或者医药费等问题发生过不快。舅母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病情也有了好转,现在能下床走路,虽然老人有语言还有障碍,见到人也会用手语说:我能熬到现在全是托了儿女们的福,并用手指一指大儿子竖起大拇指,每次提到他老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流下两行热泪。屈增凯一个勤劳朴实的普通农民,他虽然身材弱小、貌不惊人,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和信念挑起了整个家庭的生活重任,三十个春秋恪守“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力”的格言,无怨无悔地侍奉重病在床的舅父母双亲,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在兄弟姐妹中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树立了事亲至孝的榜样,谱写了一曲敬老爱亲的赞歌。屈增凯的家庭良好的家风赢得了乡亲和邻居们的一致称赞,在2020年被评为桃城区“最美家庭”。屈增凯的行为虽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体现了他对父母有一颗孝顺之心,关爱之心和对兄妹的体贴之心,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尚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彰显人性的光辉,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典范。